殲-15飛機是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它具有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好、載彈量多等特點,可根據不同作戰任務攜帶多型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等精確打擊武器,實現全海域全空域打擊作戰能力,各項性能可與俄羅斯蘇-33、美國F-18等世界現役的主力艦載戰斗機相媲美,因此被譽為兇猛強悍的空中“飛鯊”。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介紹說,殲-15艦載戰斗機是在我國第三代戰機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全新設計研制的多用途艦載戰斗機。
殲-15飛機配裝2臺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折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有資料反映,殲-15飛機在沒有副油箱情況下轉場航程可以達到3000公里,所以它具有很強的遠程作戰能力。
直擊
殲-15成功著艦
“砰!”一架編號“552”的米黃色戰機呼嘯而落,精確鉤住阻攔索,轟鳴巨響中一道新的著陸胎痕“刻”在了飛行甲板上——渤海某海域,我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駕駛著國產殲-15飛機正在“遼寧艦”上進行阻攔著陸和滑躍起飛試驗飛行。這一時刻,距離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只有2個月。
完成滑出前各項程序檢查后,殲-15飛機在艦上引導員的接力引導下,滑行至起飛位。止動輪擋、噴氣偏流板升起,飛行員將油門推至加力狀態,淡藍色的尾焰呼呼作響,讓整個甲板微微顫抖。“起飛!”只聽“砰”的一聲,止動輪擋釋放,飛機全速沖向艦艏滑躍甲板,在起飛指揮官的眼前呼嘯而起……
殲-15飛機加入著艦航線后,降低飛行高度調整姿態,平穩地飛向航母“懷抱”。轟鳴聲由遠及近,殲-15飛機進入“下滑道”。為了確保在高速中精確著艦,艦上官兵也都隨之而“動”:指揮塔臺,各戰位值班員、指揮員全神貫注;艦艉左舷,著艦指揮官和他的助理嚴密注視著飛機動作的每一個微小變化;甲板下的阻攔機艙里,阻攔班班長準確輸入相關數據;甲板上,身穿各種顏色馬甲的保障人員各就其位……
艦載機以幾百公里的時速,在航行中的航母甲板上瞬間鉤住阻攔索,而著艦跑道長度只有陸地機場跑道的1/10,寬度連一半都不到。觸艦、掛索、推油門……殲-15飛機穩穩停在甲板上,滑行到指定機位。
裝置
阻攔索完全自主研制
阻攔索——降落
置于飛行甲板后部的阻攔索裝置完全由我國自主研制制造,在戰機著艦時與尾鉤完全咬合后,在短短數秒內使戰機速度從數百公里的時速減少為零,并使戰機滑行距離不超過百米。
“菲涅耳”透鏡——降落
在飛行甲板中部外側,有一組呈十字架狀的燈光組,學名“菲涅耳”透鏡。在飛機進行著艦訓練時,這套燈光組會釋放不同顏色的光束,飛行員會根據光束的顏色調整飛行姿態,修正著艦航線。
偏流板——起飛
在滑躍甲板的一端,三片巨大的偏流板鑲嵌在甲板上(圖二)。遼寧艦副航空長李曉勇介紹說,偏流板可以擋住戰斗機起飛時釋放的尾焰,把尾焰引向兩側和上方防止灼傷甲板。在偏流板的背后,有多根巨大的銅管,大量的海水在這里循環流動,從而降低偏流板自身的溫度。
手勢
飛行助理姿勢最酷
由于飛機起降時聲音巨大,所有的口令都是通過手勢來表達。在一個起落架次中,記者就看到了30多種手勢。李曉勇對各種手勢的含義作了詳細的解答。
雙臂上舉,食指上指,做圓周運動。“這是命令偏流板升起。”
一條手臂從頭頂垂直方向掃向水平方向,再回到頭頂。“這是著艦區甲板引導員給出的甲板暢通手勢。”
向上伸出拇指。“這是示意飛行員檢查完畢,一切正常。”
飛行助理下蹲屈身,右手臂迅速上揚。“這是示意放下止動輪擋和偏流板,飛機起飛。因其姿勢酷似舉槍射擊,因此飛行助理又被戲稱為‘射手’。”
“飛行員頭靠座椅后枕,抬起右手行禮,這是向起飛助理示意可以起飛。”
戰衣
彩虹服標志各色使命
“你看,這些官兵頭盔、馬甲、長袖套衫的不同顏色以及他們背后不同的圖案和符號,表明了他們的戰位和職責,外行看起來,仿佛在甲板上看到了七彩的‘彩虹’,因此我們也稱之為‘甲板彩虹服’。”遼寧艦副航空長李曉勇詳細介紹了每一種顏色的含義,“紫色代表燃油補給戰位;紅色代表危險和安全管控;綠色代表起降和飛機維修戰位;藍色代表吊運和供氣保障戰位;白色代表安全、醫務、政工戰位和臨時上艦人員;黃色代表指揮類戰位;棕色代表機務。”
不同的戰位,使命也不同。“阻攔索安全觀察員要及時檢查阻攔索的狀態,因此他們的戰位是在阻攔索的兩側,離跑道最近,要頂著航行風和氣流作業,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吹到海里……”“飛機在起飛前,會釋放出高達近2000攝氏度的尾焰氣流,如果飛機沒有對正預定跑道,就可能會影響起飛助理、止動輪擋檢查員這些戰位上官兵的安全……”
精英
飛行員選拔要過四大關
我國自己培養的首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和艦上飛行指揮員,進行了高強度飛行訓練,探索并固化了著艦的飛行方法,突破了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等飛行關鍵技術,掌握了大側風、低能見度、不穩定氣流等條件下的偏差修正動作要領。在實際演練中,所有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成績都達到了訓練大綱規定標準和上艦試驗要求,首次上艦飛行均一次成功。
飛過至少5個機種時間超過1000小時
“首批殲-15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培養堪比航天員,某些條件甚至更為嚴苛。”海軍裝備部飛機辦副主任張洪濤介紹說,“首批殲-15艦載機飛行員通過了4關的嚴格考核。”首先通過技術關的選拔。通過選拔,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3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
降落承受巨大載荷出現“紅視”現象
其次通過身體關的選拔。殲-15艦載機在鉤住阻攔索的瞬間,飛行員會承受巨大的載荷,這對飛行員的頸椎、腰椎和脊柱都會產生影響。同時由于慣性的作用,血液加速向飛行員頭部涌去,飛行員眼前會出現“紅視”現象……這就對飛行員身體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起飛時會產生加速撞墻感覺
再次必須通過心理關的選拔。張洪濤介紹說,由于14度的滑躍傾角,飛行員在起飛時會產生加速撞墻的感覺……每一次起降,都是過“鬼門關”,對飛行員的心理產生極大的挑戰。醫學專家設置不同情境,通過精密儀器,判斷飛行員是否具備“泰山崩于前而不驚”的心理素質。最后必須通過政治素質考核。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X097
解讀
艦載機成功在航母平臺起降三大意義
航空專家徐勇凌表示,艦載機成功著艦的意義不亞于去年航母首次出航的重要性,這個事件可以說是中國航母元年的真正標志。
徐勇凌表示,航母以及艦載機能建造出來,是代表各自平臺的技術狀態。而艦載機能在航母上著艦,則表明系統的循環構成,這說明三個問題:一是我們航母平臺,完全靠國產研制的復雜的著艦系統獲得成功,表明我國艦船系統達到相當高的建造水平,是我國科技實力的重大體現;二是代表系統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功,無論是早期的原子彈計劃還是載人航天計劃,整個團隊在秉承戰略規劃、基礎技術布局、科研研發、崗位人員培養等方面,這種系統工程的構建其實是相當困難的,考驗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更是一個國家系統工程建設的水平。航母平臺從引進到艦載機的研制,再到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可以說都是按計劃完成的,能夠在計劃節點之內完成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海軍裝備的系統工程建設上充分展示了實力;三是我們的試飛員、飛行員在如此高難度技術的完成過程中,經過不斷探索,會遇到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艦載機著艦是一個軌跡跟蹤飛行,在所有飛行領域中難度非常高,著艦試驗成功真是令人振奮,我們的首飛團隊也相當令人驕傲。
談到著艦試驗最大的難點,徐勇凌表示,著艦試驗是由艦、著艦系統、指揮系統、艦載機系統等的整體配合,這本身就是個巨大系統,十分復雜。再者,技術含量也很高,飛機從海上空域飛行到靠近航母,在移動的航母平臺上逐步靠近并成功降落,精度要求非常高,對飛行員的技術考核也嚴苛到了極致。